6月CPI同比上涨2.7%(核心通胀2.9%)创四个月新高,家具(+1%)、家电(+1.9%)、衣物(+0.4%)等关税敏感商品涨幅显著。印证了经济学界关于"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"的预测,直接反驳特朗普"民众不承担财务后果"的说法。
美联储困境:通胀压力削弱降息理由,使美联储陷入两难——若屈从特朗普压力降息恐引发过热,维持利率则招致总统更激烈抨击。白宫已启动美联储主席替代人选评估,凸显政策独立性危机。
中期选举隐患:若8月新关税实施(平均关税率或升至21%),日用消费品价格进一步上涨可能激化选民不满,尤其影响中低收入群体。
对比中国通过增值税下调等措施缓解企业成本(如2019年制造业增值税从16%降至13%),美国关税政策实质上形成了"逆向财政政策",通过提高进口成本变相增加企业税负。
供应链重构成本:企业被迫寻找替代供应商或转移生产基地产生的成本,最终仍将反映在终端价格。安永预估的"经济重大风险"包含这种结构性影响。
通胀预期锚定失效:若民众形成长期通胀预期,可能引发工资-价格螺旋上升,迫使美联储激进加息,导致经济硬着陆。
白宫试图淡化数据(强调"符合预期")与特朗普直接否认通胀存在("我们没有通胀")形成矛盾叙事,反映其贸易政策缺乏连贯的善后机制。
当前形势表明,美国关税政策正从贸易领域向宏观经济稳定领域传导风险,其政治代价可能随着物价持续上涨而加速显现。后续需重点关注7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决策及8月关税实施后的CPI反应,这将成为检验"美国优先"经济政策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。